热带植物图片素材(植物写生图片素材)
郭子良 · 热带写生系列
我画竹林
郭子良
竹子在中国,是最最常见的林材植物,没有之一。
从江南到海南,从最东到最西,都长竹。即使是黄河以北,也零散……
郭子良 · 热带写生系列
我画竹林
郭子良
竹子在中国,是最最常见的林材植物,没有之一。
从江南到海南,从最东到最西,都长竹。即使是黄河以北,也零散分布着竹子。
竹子入画也很早,南北朝时代就有人画竹了,唐宋时期,画竹走向高峰。元明清后,竹子成为文人绘画的文化符号,写意墨竹也成了文人喜好把玩的四君子之一。
传统的套路程式显然是不适合现代绘画创作,我在热带写生系列所画的竹林题材,用的当然是现代的图式与观念。
《初春》(第一稿) 238x148cm 纸本设色 2007年
西南地区的竹林,是中国长得最好的竹子,品种繁多,体格粗大高耸,那种旺盛生命力,绝对是林木中的翘楚。
我第一次到勐仑热带植物园的竹林区,连片竹林的气势让我震撼!其中有一组竹丛,成为我画竹写生的第一个对象。那天我与江苏省国画院的两位同事,王法与李金国,在那里坐了一整天对着那丛竹林写生,我画出了后来那张大创作的基础构图。
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园
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园写生
《初春》写生稿 2007年
竹子的物理结构很有规律,你只要对每个部位画一个局部结构,基本上就掌握了它几个不同形态的造型特点:竹竿、竹枝、竹叶、竹根,偶尔还有竹花(竹子开过花,这一组竹子的生命就走到尽头)。
2007年的年中,从版纳归后,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那张画竹的大创作给整出来了。竹竿用双勾填色分染,竹枝全用撞色法。把画中的竹叶基本上省掉不画,然后在竹林里有序地分布若干只小鸟(我对画鸟的深入研究也是因这张画而起)。
创作的前期可是一件痛苦的经历,分布在画中的竹枝太多,一个枝一个枝地撞色,一天下来就那么三两组,还要待它干后才能加周围的竹枝,最后的效果必须是非常茂密的。画的开始就要对未来效果有个预判。
《初春》(第二稿) 238x148cm 纸本设色(2007年)
《初春》(局部)
《初春》(局部)
《初春》(局部)
这张创作的第一稿其实并不满意,因为是赶一个全国画院的展览,所以画出来后很快就拿去装裱送展了。后来这张大画还获得了这届全国画院展的创作奖什么的。但心结一直存在。2009年,我又重画这张大画。一开始时用错了纸,开局不理想,又重新换合适的纸,折腾了好几个月,终于出来一个比较合符期待的效果。用错纸的那张也同期画了出来,从整体上看,画面大关系其实差不多,但局部近看,撞色效果有明显差别。一张大画共画了四稿(其中一稿为半张构图的局部试验图),现在回想也是醉了。
2018年作品
2019年西双版纳写生稿
2020年作品
我在2000至2014这大约十多年间,画了相当数量的工笔花鸟大画。尤其是刚去版纳写生的那几年,画大画的欲望特别强。
近几年的大尺幅作品只是在写意水墨方面着力,工笔花鸟走向重彩,尺幅也不再象以前那么大了。以便于在造型、构图、色彩与个性风格上做深入一点的研究,时间也不用耗那么长。
近几年的版纳写生教学也会画竹子,主要是画一些局部构图,内容各有侧重,或干枝组合,或枝叶组合,或根茎组合,根据当时的遇见随机选择,尽量求单纯与有趣。回来后的创作转换也是尽色彩变化之能事,就是为了让自己看着有新鲜感。
纵观这十几年不同时段的画竹,从繁杂大作到简洁构思,这个过程就是个人审美与认知不断变化的过程。画画最忌十年如一日画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面貌,即使是同一个题材,也要变着方式画出不同的感觉。
2017年作品
2019年作品
2018年作品
2018年西双版纳写生稿
2018年西双版纳写生稿
2018年作品
2010年作品
2015年作品
2017年作品
郭子良
现为中国国家画院 研究员,花鸟画所专业画家;
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其国画作品参加第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三届全国美展及各类全国性展览,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多个奖项。
作品为中国国家画院、江苏省国画院、广东画院、江苏省美术馆、广东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。
推广新势力 | 攻学术·领收藏·私人定制
尊重版权·版权归作者所有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