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里走,安顿自己什么意思 往里走安顿自己好句子
最近看了读客出的两本书,分别是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和《自学大全》,就质量而言,后者作为工具书显然高于前者,当然,作为日文书转译的《自学大全》,优点与缺点都比较明显……
最近看了读客出的两本书,分别是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和《自学大全》,就质量而言,后者作为工具书显然高于前者,当然,作为日文书转译的《自学大全》,优点与缺点都比较明显。
知晓许倬云先生,并不是因为他的书,而是因为平台主页推荐的一溜视频,说来也奇怪,一位历史大师,目前的视频与历史有关的仅有1篇,类似什么“吾心安处是归乡”的倒是绝大多数。
封面上标注的是【(美) 许倬云 著,冯俊文执笔】,这就让我更为不解了,我这人虽然学历低读书又笨,人长得还“隐入烟尘”,但还是知晓一本书的【著】与【编】是有很大区别的,那么,这【执笔】究竟是个什么意思?
翻开目录,标题即是核心,让我心中一颤,我说是【心灵鸡汤】,没准儿有人要对我泼开水;如果说是杂文集,好像也不太对,一篇内容也就一两页纸,几百字,论字数比微博肯定要长一些,论讲述,我就看得云里雾里。
全书看似都是大道理,但细细品味,就好像剥洋葱,流着泪看完,剥到最后就真的是剥完了。平心而论,以我个人的肤浅阅历,对书中的诸多讲述都极为不认可。
作为一位历史大家,许倬云先生不会不知道人之成事,努力与运气(时运)缺一不可,好像西汉末年,如果王莽没有篡汉胡来,刘秀这种底层是不可能有机会出头的。
说个极为不中听的话,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是一本为了迎合这个弥漫焦虑和迷茫的国内环境,而掐时推出的【内容物】,对于我,没啥看头,对于其他人,或许是需要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文字。
一本书在正式面对市场前,会有专业编辑对内容进行校对,但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在开始的第12、13页就有硬伤,且负责内容的编辑(不知何故)未能挑出备注——如提醒读者原文存在些许问题。
林冲之妻是被高衙内看上且调戏,欲行不轨被林冲发现,后来高俅设计让林冲带刀进白虎节堂,才有了“欲加之罪”。这一过程中,林冲都是被动、隐忍方,从未【主动】。
镇关西虽然是个无赖,但上升不到【死罪】,结果被鲁智深活活打死;出家后,鲁智深可是为了喝酒打了上山的普通人(担酒的老百姓)。打死镇关西也许“合理”,欺负老百姓就是“正确”了?
至于林冲、武松和鲁智深三人“最后替《水浒传》做了结尾”,就是胡说了。但凡找到120回的《水浒传》,我们就知道,故事最后是以吴用、花荣双双自缢收尾。
这部分“胡扯”的就更过分了,单就客观一些的,就是“假经书”,原书里说了,最先取的是“无字真经”,道行浅的看不懂;之后取来有字真经,因为新增的“第八十一难”,经书落水,师徒才在石头上晒书,根本不是什么“经书被打湿,真经化为白纸”。
而《西游记》里,这个情节的主角是唐僧,他在登船中不慎落水,于是洗去了凡胎,这凡胎原本不是在船里。
再者,师徒四人,除唐僧,其他三人早就不是【人】,孙悟空也不会有“凡胎”之说,更不会有什么《往里走,安顿自己》书中提及的【“我”都是虚空的,都是不存在的】。
毫不客气的讲,作者可以“年纪大”为由,说自己记错了写错了,编辑在校对时对该部分内容并未严肃对待,这就不妥当。
较真一点讲,以当时的局势和时间,菅义伟本就是个过渡角色,他继任首相,明显是几方势力相互妥协后安排好的一步棋,菅义伟这种非世家出身,能跻身日本首相,已经算是“运气极好”——随便查点资料都知道,菅义伟的前后任首相,可都是出自门阀世家。
我就格外奇怪,许倬云先生既然是历史大家了,且当年与蒋家的关系甚密,这点场的套路都没“看破”,是不是有点不应该?
目前的微信读书,有好几本许倬云先生的知名著作可以免费阅读,我都认真看了,但书中的内容与国内已逝的不少历史老前辈的内容并没有太多不同。
我以为,大师之所以是大师,不仅能承古,更能开新。平心而论,可能是我太笨,没能从大师的著作里读出太多“与众不同”的东西——几本书的内容固然是四平八稳,但读起来就是各种说不上的“奇怪”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处理。联系QQ:1640731186